说起李白,我们从小就学习他的诗词。但是,你真的了解李白吗?
他聪明,五岁诵诗,十岁游走蜀中,喜剑术,好任侠;
他广结友,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,诗人游子孟浩然,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;
他不畏权贵,让高力士脱靴,杨国忠捧砚,他说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;
他一*经历过四个女人,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“千金买壁”的千古佳话;
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,“以饮酒过度,醉死于宣城”。
开元二十年(732)五月,李白离开了长安。失落的他,离开了车水马龙的京城,沿黄河而下,到了大梁及宋州住了些时日。
此时的李白,算是访胜寻古,却又总是借酒浇愁的模样。不久,李白来到了梁园。在梁园把酒思古,写下:东山高卧时起来,欲济苍*未应晚。
李白相信坐卧山水,仍有出山之时。李白的诗,很多都夹杂着一些消极成分,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。只因他心里的火焰从未熄灭,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念,这是十分可贵的。
第二年,李白前往嵩山,遍游三十六峰。其后,他应故友元丹丘之邀,前往颍阳别业居住多日。
后来,他告别元丹丘并下山,经汝州,到了洛阳西南的龙门。在《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》中写道:青云当自致,何必求知音。
放眼望去,婆娑人间,似乎谁都指望不上,要成就功业,只能靠自己奋发图强。不久后,李白写了著名的《梁甫吟》:
长啸梁甫吟,何时见阳春?君不见,朝歌屠叟辞棘津,八十西来钓渭滨。宁羞白发照清水,逢时壮气思经纶。广张三千六百钓,风期暗与文王亲。大贤虎变愚不测,当年破似寻常人。君不见,高阳酒徒起草中,长揖山东隆淮公。入门不拜逞雄辩,两女辍洗来趋风。东下齐城七十二,指挥楚汉如旋蓬。狂客落魄尚如此,何况壮士当群雄……
这首诗的后面,李白将自己置身于迷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,还用了各种典故,或明或暗地倾诉了胸中的愤懑与不平。
尽管如此,李白仍未消沉。他坚信自己不会久没江湖,与当今明主,终有会合之时,他依旧是旷达的李白。
李白来到了洛阳,与长安的繁华相比,洛阳亦不逊色,车水马龙,也是盛世华年的模样。
过往行人中,达官贵人屡见不鲜。李白不认识他们,他们更不认识李白。和在长安时的境遇相似,李白颇受冷遇。
令他欣慰的是,在这里,他结识了元演。元演其人,性情不羁,慷慨豪放,与李白意气相投。
开元二十二年(734)的春天,李白听到了远处传来的《折杨柳》曲,乡愁蓦然涌起,写下《春夜洛城闻笛》: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不久,李白离开洛阳,途径南阳回到了安陆。一别数年,夫人待他如初,不管漂泊多远,有个淡如秋菊的女子在那里等他。
栉风沐雨,总有归途,李白觉得很欣慰。李白有儿女情,也有英雄气,他不许自己永远沉寂。
不管怎样,此时的李白,在那女子身边,过着花前月下的日子。长安之行,投书干谒,苦心营运,却是处处碰壁,屡遭白眼,弄得身心俱疲,带着满身风尘回到桃花岩。
找到久违的清净和归属感,李白很是欣喜。
“永辞霜台客,千载方来旋。”李白说,要将自己归置于林下,不再过问尘事,直到千年以后才再入尘网。这句诗中含有受挫后的自我解脱和自我安慰。
李白想说但并未说出的是,如他这般,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,有能与司马相如比肩的才华,要等到千年以后才能被认可。这大概是李白对朝廷的一种暗讽。
清净淡雅,诗酒唱和。那段日子,李白似乎是醉醺醺的模样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