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风止痛、通鼻窍、燥湿止带等功效,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牙痛、鼻塞流涕、带下过多等病症。其活性成分能抗炎镇痛、抑制病菌,外用可促进伤口愈合。
1. 解表散寒
白芷辛温发散,对风寒感冒初期出现的恶寒无汗、头痛身痛效果显著。常与防风、羌活配伍,如九味羌活汤。居家可用白芷10克加*姜3片煎水代茶饮,发汗解表。
2. 祛风止痛
所含欧前胡素能阻断疼痛传导,对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有缓解作用。临床常用川芎茶调散(白芷、川芎各6克)治疗血管性头痛。牙痛时可与细辛捣碎外敷颊车穴。
3. 通鼻窍
白芷挥发油能收缩鼻黏膜血管,改善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。可配伍苍耳子、辛夷制成滴鼻剂,或取白芷粉吹入鼻腔。慢性鼻窦炎患者建议白芷、鱼腥草各15克煎服。
4. 燥湿止带
对湿热下注导致的黄白带下,常与黄柏、车前子同用。妇科常用完带汤(白芷12克+山药30克)治疗细菌性*炎。外用可配合苦参煎汤坐浴,每日2次。
5. 抗菌消炎
体外实验表明白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。皮肤溃疡可用白芷粉与凡士林调敷,烧伤创面推荐白芷油纱布外贴。糖尿病足溃烂需配伍黄芪、当归内服。
6. 使用注意
阴虚血热者忌用,孕妇慎用。内服剂量不宜超过10克,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。与头孢类抗*素同用可能增加光敏反应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不可长期连续服用超过2周。
白芷作为药食两用材料,既可入药治疗多种疾病,也能作为香料使用。鲜品捣汁外涂可治毒虫叮咬,干燥根茎泡酒能缓解关节酸痛。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搭配相应药物,单独使用效果有限。保存时需防潮防蛀,有效成分会随储存时间递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