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疗脂肪肝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中药调理、针灸疗法、推拿*、饮食调节、运动干预五种。
1、中药调理:
中医认为脂肪肝与肝郁脾虚、痰湿内阻有关,常用柴胡疏肝散、茵陈五苓散等方剂疏肝健脾。丹参、山楂等单味药可活血化瘀,决明子、荷叶具有降脂功效。需在医师辨证后选择个体化方案,避免自行用药。
2、针灸疗法:
选取足三里、丰隆等穴位进行*或艾灸,能调节脾胃功能,促进脂质代谢。耳穴压豆常选用肝、脾、内分泌等反射区。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改善肝脏超声影像学表现,疗程通常需持续8-12周。
3、推拿*:
通过揉腹、捏脊等手法*经络,特别推荐顺时针摩腹配合点按章门穴。每日坚持20分钟腹部推拿可增强肠蠕动,辅助消除腹部脂肪堆积。肝区*需避开肋骨缘,手法需轻柔。
4、饮食调节:
遵循"五低一高"原则,推荐食用薏苡仁山药粥、冬瓜海带汤等药膳。严格控制肥甘厚味,可用山楂、陈皮代茶饮。中医强调饮食定时定量,晚餐宜早不宜晚,避免夜宵加重肝脏负担。
5、运动干预:
八段锦"调理脾胃须单举"动作可增强运化功能,太极拳云手式利于气机疏泄。建议每日快走6000步以上,配合深呼吸练习。运动强度以微微汗出为度,避免过度消耗正气。
中医强调"治未病"理念,脂肪肝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,保持情绪舒畅。春季宜多食绿色蔬菜养肝,避免熬夜伤阴。可定期用玫瑰花、茉莉花等花茶疏肝解郁,配合足浴促进血液循环。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超声,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。需特别注意戒酒,减少精制糖摄入,长期坚持*活方式调整才能巩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