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、氧疗管理、*调整、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。
1、保持通畅:
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基础护理重点,可通过翻身拍背促进排痰,痰液黏稠者使用雾化吸入稀释。意识障碍患者需定时吸痰,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。护理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,避免操作导致缺氧加重。
2、氧疗管理:
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选择鼻导管、面罩或无创通气给氧,维持氧分压在60-80mmHg。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,急性患者需高浓度给氧。记录氧疗时间与流量,警惕氧中毒发*。
3、*调整:
半卧位或端坐位可减轻膈肌压迫,增加肺通气量。每2小时协助患者变换*,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。ARDS患者建议采用俯卧位通气,需多人协作完成*转换并固定各类导管。
4、营养支持:
选择高蛋白、高热量易消化饮食,少食多餐避免腹胀影响呼吸。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喂养,注意计算每日热量摄入。监测电解质平衡,尤其注意纠正低磷血症对呼吸肌功能的影响。
5、心理疏导:
呼吸困难易引发焦虑恐惧,需用简单语言解释治疗过程。指导患者采用缩唇呼吸等技巧缓解症状,允许家属陪伴增强安全感。建立非语言沟通方式,帮助使用呼叫铃及时表达需求。
护理期间需密切监测*命体征,记录24小时出入量。保持病室温度18-22℃、湿度50%-60%,每日通风2次。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,恢复期逐步开展呼吸康复训练。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先兆,备好急救设备。出院前教会家庭氧疗方法和紧急情况处理流程,建议定期复查肺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