鲫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类,广泛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池塘、沟渠、溪流、江河、湖泊、沼泽等水体中,不管是*命力还是繁殖力均极强,事实上这也是鲫鱼分布广、数量多的主要原因,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鲫鱼身上的寄*虫有哪些吧!
一、绦虫
绦虫是鲫鱼常见的肠道寄*虫,成虫寄*于鲫鱼的肠道中,幼虫主要寄*于无脊椎动物或以鲫鱼为中间宿主,人食用带绦虫且味煮熟的鲫鱼肉就可能感染绦虫病,例如经常出现轻微腹痛、食欲减退、*四周刺痒等。
二、嗜*线虫
嗜*线虫是鲫鱼常见的寄*虫,因虫体细长且颜色鲜红亦称红线虫,常发*在5~6月,多寄*在鲫鱼的尾鳍鳍条间膜内,偶尔也有寄*在背鳍和臀鳍上的,虫体肉眼可见,一般不会引起病鱼死亡,但可引起细菌、真菌的感染。
三、锚头鳋
锚头鳋是鲫鱼常见的寄*虫,雌虫寄*在鲫鱼的皮下、鳍或口腔等处,雄虫一般不寄*,广泛分布于全国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等水体中,一年四季均有,尤以夏秋季较多,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,水温达到15℃左右时就开始滋*。
四、指环虫
指环虫是鲫鱼常见的寄*虫,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,流行于春末夏初,尤以长江流域最严重,大量寄*可使鱼苗、鱼种大批死亡,寄主除了鲫鱼还有金鱼、鲤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、鲈鱼、鳜鱼、团头鲂等。
五、小瓜虫
小瓜虫是鲫鱼常见的寄*虫,感染初期胸、背、尾鳍、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,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,鱼失去活动能力,常呈呆滞状、浮于水面、游动迟钝、食欲不振,病程一般5~10天,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量死亡。
综上所述,鲫鱼的寄*虫可分为体内寄*虫和体外寄*虫两种,体内寄*虫会影响鲫鱼的*长情况,而体外寄*虫则会引起鱼体出血等症状,常见的有绦虫、嗜*线虫、锚头鳋、指环虫、小瓜虫等。
鲫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类,广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、溪流、江河、湖库、沼泽等水体中,而金鱼则是最常见的观赏鱼类,主要有草种、文种、龙种、蛋种等四大品种,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鲫鱼和金鱼有什么区别吧!
一、来源不同
鲫鱼和金鱼的来源不同,其中鲫鱼是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,常见的有土鲫、高背鲫、白鲫等;金鱼是鲫鱼改良成的观赏鱼类的统称,所有金鱼的祖先都是普通鲫鱼自然变异而成的红鲫鱼(亦称金鲫鱼、锦鲫鱼等),人们在红鲫鱼的基础上培育出了数百种形态各异的金鱼。
二、颜色不同
鲫鱼和金鱼的颜色不同,其中鲫鱼的体色因鱼种、*长环境等不同而不同,例如土鲫的体色以灰色为主,白鲫的体色以浅白色为主,黑鲫的体色呈黑褐色;金鱼的颜色比鲫鱼丰富得多,常见的有黑色、红色、蓝色、白色、黄色、紫色等一种或多种颜色相间的金鱼。
三、体形不同
鲫鱼和金鱼的体形不同,其中鲫鱼的体型因鱼种不同而不同,例如土鲫的体型呈纺锤体,白鲫的背部隆起似驼背,高背鲫因背脊高高耸起得名,淇河鲫因脊背宽厚亦称双背鲫;金鱼的体型多呈短身型且两侧较圆凸,体长和头长的比例约2.4:1(鲫鱼的比例是3.5:1)。
四、形态不同
鲫鱼和金鱼的形态不同,其中鲫鱼的尾鳍不分叉,背鳍、腹鳍、胸鳍、臀鳍等均正常;金鱼的背鳍有正常背鳍和无背鳍两种,臀鳍有单臀、*、三臀、残臀、无臀等,尾鳍有单尾、双尾、三尾、垂尾、蝶尾等,头型有虎头、狮头、鹅头、高头、帽子、蛤蟆头等。
五、用途不同
鲫鱼和金鱼的用途不同,其中鲫鱼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,尤以2~4月份和8~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;金鱼是由鲫鱼变异和改良成的观赏鱼类,最早有文献记载是战国时代,特别适合在公园或天然水域中大面积饲养作观赏用,也适合在缸池内或水族箱内饲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