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单纯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、恶心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腹胀嗳气、发热乏力等症状,病情发展可分为早期不适、进展期加重、严重并发症三个阶段。
1、上腹疼痛:
早期典型症状为剑突下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或灼痛,进食后疼痛加剧。胃黏膜受*引发局部炎症反应,导致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释放。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,持续剧烈疼痛需就医排除胃穿孔。
2、恶心呕吐:
胃黏膜炎症*迷走神经引发呕吐反射,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黏液,严重者可出现胆汁性呕吐。反复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,出现口干尿少等症状时应及时补液治疗。
3、食欲减退:
炎症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,胃酸分泌异常,患者常出现早饱感、厌食油腻。伴随味觉异常时可能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,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确诊。
4、腹胀嗳气:
胃排空延迟使食物发酵产气,出现上腹饱胀感和频繁嗳气。触诊可发现胃区鼓音增强,听诊肠鸣音减弱。适当*腹部或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改善症状。
5、发热乏力:
严重病例因炎症介质入血可出现低热(体温37.5-38.5℃),伴随全身酸痛、倦怠无力等中毒症状。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轻度升高,需与急性胆囊炎等发热性疾病鉴别。
发病期间建议选择米粥、烂面条等低纤维饮食,避免辛辣*及高脂食物。注意补充淡盐水和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,症状持续48小时无缓解或出现呕血、黑便时应立即就医。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蒸蛋羹、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,配合腹部顺时针*促进胃肠功能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