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腰痛主要与寒湿侵袭、湿热阻滞、气滞血瘀、肾精亏虚、外伤劳损等因素有关。寒湿侵袭多因久居潮湿环境或涉水淋雨,导致寒湿之邪阻滞经络;湿热阻滞常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引起,湿热下注腰部;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或久坐不动,气血运行受阻;肾精亏虚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相关,腰府失养;外伤劳损则因跌扑闪挫或长期姿势不良,局部气血瘀滞。
1、寒湿侵袭:
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经络,导致气血运行不畅。患者常见腰部冷痛重着,遇寒加重,得温减轻,可伴有转侧不利。治疗需散寒除湿,可选用独活寄*汤加减,配合艾灸肾俞、命门等穴位。日常需注意腰部保暖,避免淋雨涉水。
2、湿热阻滞:
湿热下注腰部,阻滞气机运行。表现为腰部灼热胀痛,活动后加重,可能伴有小便黄赤、口苦等症状。治疗宜清热利湿,常用四妙丸加减。饮食需清淡,忌食辛辣油腻,可适当饮用薏苡仁粥。
3、气滞血瘀:
情志抑郁或外伤导致气血瘀滞。症状特点为刺痛拒按,痛处固定,日轻夜重。治疗当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,方用身痛逐瘀汤。可配合推拿*,重点按揉委中、承山等穴位。
4、肾精亏虚:
肾虚不能濡养腰府。多见腰部酸痛无力,劳累后加重,休息缓解,可能伴耳鸣健忘。偏肾阳虚者用右归丸,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。宜适度练习八段锦"两手攀足固肾腰"动作。
5、外伤劳损:
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致局部气血瘀阻。急性期可见局部青紫肿胀,慢性劳损多表现为隐痛反复发作。初期宜活血化瘀,后期需强筋壮骨,可选用三七伤药片配合针灸治疗。避免久坐久站,建议使用护腰。
腰痛患者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负重。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黑豆、核桃等补肾食材,湿热型患者宜多食冬瓜、赤小豆。适度进行太极拳、游泳等运动,增强腰背肌肉力量。睡眠时建议侧卧屈膝,腰部垫软枕保持*理曲度。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,慢性腰痛可每日热敷腰部15-20分钟。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下肢麻木、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