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们会很奇怪,孩子本来身体就发烧,但是手脚却冰凉,等到孩子烧退了的时候,手脚又慢慢的热了起来,这其实就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,表面上看孩子很冷,但是孩子的内脏,可能会很热。
2这是因为小孩的四肢含水量很少,四肢的供血不足,就会引起身体在发烧,但四肢屈的变冷。很多家长这时候就认为,孩子可能是受寒怕冷,用棉被将孩子*裹住,其实这是不对的,这样并不能帮了孩子。
3孩子之所以发烧就是因为,身体的温度散不出去。如果孩子的手脚冰凉,而夜下颚头或口腔等部位的温度很高的话,这时就应该采取及时的降温措施,因为这时的孩子是真的发热,如果严重的话应该及时的去医院。
因为正常的体温恒定保持,起码会是35度5到37度之间,这是正常的体温,要是发烧的情况下,其实就是说就是身体里面有原因造成的体温增高,体温增高不可能全身的温度都是一样的,所以的话往往热的地方,在如果说是腋下、腹股沟、颈、那些地方,就是血管多的地方温度会比较高,相反其它四肢末端,血管比较少一点的地方,*病的时候外周的血管会收缩,所以四肢温度会低一些,病得严重的情况的下,细菌病毒的毒素,或者说是*病的原因导致循环不好的情况下,可能整体是发热的,但是手脚是冰冷的,持续时间很长这种状况的话,说明病得比较严重,因为休克的时候也会是四肢冰冷的。
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(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),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,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,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,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。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,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,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,病人就会嗜睡、乏力。但不管是否用药,总会有个过程,不会药到病除的(病程一般来说需要3—5天).
一般宝宝发烧在38.5℃以下不用退热处理,选用物理降温;38.5℃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。
物理降温:温水擦浴,用毛巾蘸上温水(水温不感烫手为宜)在颈部、腋窝、大腿根部擦拭5~10分钟。亦可用市售的“退热帖”贴(或家用冰袋)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。药物降温:以上措施不明显时,可口服退热药。
2.多饮水,吃流质饮食,如西瓜汁等,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。
3.多通风,注意散热,衣着宽大,忌用棉被*裹。夏天可使用空调,室温控制在27℃左右,注意定时开窗通风,使房间空气对流。
4.多睡觉,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。
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,象泰诺林、安乃静滴液,但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,一般不打退烧针,不吃退烧药,以免发*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,其他药物的使用同样要慎重哦。无论是否退热,家长应尽可能带孩子去查清发热的原因,强行降温是不科学的,以上几点仅供参考,其实孩子在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,让我们一起探讨吧,祝宝宝健康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