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脂肪岛一般是指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,属于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像学表现,通常与代谢异常或局部血流改变有关。肝脂肪岛可能由肥胖、酒精性肝病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,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,但需结合肝功能检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。
肝脂肪岛的形成与局部肝细胞脂肪代谢失衡有关。当肝脏部分区域因血流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分解障碍时,三酰甘油会在肝细胞内异常堆积,形成影像学可见的孤立性脂肪沉积灶。这类病变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高回声区,CT扫描显示低密度灶,磁共振成像反相位信号衰减。患者通常无特异性症状,少数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乏力。临床需与肝血管瘤、肝囊肿等占位性病变鉴别,增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。
对于合并基础代谢疾病的肝脂肪岛患者,可能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或血脂升高。长期未干预可能进展为弥漫性脂肪肝,甚至诱发肝纤维化。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也可能出现短暂性肝脂肪岛,产后多自行消退。极少数情况下,肝脂肪岛可能与肝脏恶性肿瘤伴发,需通过活检病理确诊。
发现肝脂肪岛后建议定期复查肝脏影像学和肝功能,控制体重并戒酒。饮食需减少高脂高糖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补充,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。若伴随转氨酶升高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、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,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