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功能异常并非单一疾病,而是指肝脏因多种病因导致*化指标异常的病理状态,可能涉及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。1、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、乙型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,表现为转氨酶升高、胆红素异常。急性期可能出现乏力、黄疸,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。治疗需使用恩替卡韦片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,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保肝。家长需注意患儿隔离防护,避免交叉感染。
2、酒精性肝病
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,表现为γ-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。患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、食欲减退,严重时进展为酒精性肝硬化。治疗需严格戒酒,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修复肝细胞膜,必要时联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。
3、非酒精性脂肪肝
与肥胖、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,超声显示肝脂肪浸润,常伴转氨酶轻度升高。多数患者无症状,部分出现右上腹闷胀。建议通过饮食控制配合运动减重,可选用水飞蓟宾胶囊改善肝细胞代谢,严重者需使用吡格列酮片改善胰岛素抵抗。
4、药物性肝损伤
解热镇痛药、抗结核药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,表现为用药后转氨酶急剧升高。轻者停药后可恢复,重者需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促进解毒代谢。家长应避免给儿童擅自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。
5、自身免疫性肝炎
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慢性炎症,女性多见,常伴抗核抗体阳性。需长期服用醋酸*片抑制免疫反应,联合硫唑嘌呤片维持治疗。定期监测肝功能防止纤维化进展。
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完善病毒标志物、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。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,限制动物内脏摄入,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。绝对禁酒,慎用中药偏方。建议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、肝脏弹性检测,慢性肝病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