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膜炎患者可通过调整*、呼吸训练、饮食管理、药物规范使用及情绪调节等方式进行保健护理。胸膜炎通常由感染、外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,表现为胸痛、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1、调整*
胸膜炎急性期建议采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,有助于减轻胸膜摩擦引起的疼痛。日常活动中避免突然转身、弯腰等动作,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患侧胸部。若存在胸腔积液,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胸片评估积液量变化。
2、呼吸训练
腹式呼吸训练可帮助改善通气功能,具体方法为吸气时腹部隆起,呼气时缓慢收缩腹肌,每日重复进行5-10分钟。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缩唇呼吸训练,通过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。训练中出现头晕需立即停止。
3、饮食管理
选择高蛋白、高维*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如鱼肉粥、蒸蛋羹等,避免辛辣*食物加重咳嗽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保证每日牛奶、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,配合异烟肼片、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应禁酒。
4、规范用药
细菌性胸膜炎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左氧氟沙星片等抗*素,不可自行停药。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,但需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。使用吡嗪酰胺片等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5、情绪调节
慢性胸膜炎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,可通过听音乐、冥想等方式放松。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,避免患者过度关注疼痛。参加病友交流活动有助于建立治疗信心,但需注意避免交叉感染。
胸膜炎康复期需保持适度活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胸膜牵拉。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预防呼吸道感染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完成6-9个月规范治疗,定期复查胸部CT。出现发热、胸痛加重或体重持续下降时应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