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抑郁症可通过肝郁气滞型、气血两虚型、心脾两虚型、肾虚肝郁型、痰火扰神型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。产后抑郁症可能与情志失调、体质虚弱、产时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、失眠多梦、食欲减退等症状。一、肝郁气滞型
肝郁气滞型产后抑郁症多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,表现为胸胁胀痛、烦躁易怒。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,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,常用药物*括柴胡疏肝散颗粒、逍遥丸、解郁安神颗粒等。配合*太冲、期门等穴位,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度劳累。
二、气血两虚型
气血两虚型常见于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虚弱者,症状为面色苍白、乏力心悸。治疗需益气养血,推荐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,如归脾丸、八珍颗粒、复方阿胶浆等口服制剂。饮食可增加红枣、桂圆等补气血食材,同时配合艾灸足三里、气海等穴位。
三、心脾两虚型
心脾两虚型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,表现为健忘、食欲不振。治法宜健脾养心,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,如人参归脾丸、柏子养心丸、安神补心胶囊等。建议每日用莲子、山药煮粥食用,避免*冷油腻食物*脾胃。
四、肾虚肝郁型
肾虚肝郁型多见于高龄产妇或多次分娩者,伴随腰膝酸软、月经不调。治疗需滋肾疏肝,常用滋水清肝饮加减,如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舒肝解郁胶囊等。可*三阴交、肾俞穴,适当食用黑芝麻、核桃等补肾食材。
五、痰火扰神型
痰火扰神型患者多见痰多口苦、心烦失眠,与痰热内扰有关。治法需清热化痰,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,如牛黄清心丸、礞石滚痰丸、朱砂安神丸等。饮食宜清淡,忌辛辣厚味,可用竹茹、陈皮代茶饮辅助调理。
产后抑郁症患者需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,家属应协助照顾婴儿以减轻产妇负担。适当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舒缓运动,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但避免大补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*倾向,须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,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。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,避免影响婴儿健康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