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炎可通过肝功能检查、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、影像学检查、肝组织活检、临床症状观察等方式诊断。肝炎可能与病毒感染、酒精摄入、药物损伤、自身免疫异常、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。1、肝功能检查
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炎的基础项目,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、胆红素、白蛋白等指标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,总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胆汁排泄障碍。该检查可初步判断肝脏炎症程度,但无法明确具体病因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。
2、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
针对病毒性肝炎需进行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。甲型肝炎可通过抗HAV-IgM抗体确诊,乙型肝炎需检测HBsAg、HBeAg及HBV-DNA,丙型肝炎依赖抗HCV抗体和HCV-RNA检测。病毒标志物能明确肝炎类型,对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决定性意义。
3、影像学检查
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,如体积增大、回声增粗等非特异性表现。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实质密度改变、门静脉宽度等参数,有助于鉴别肝硬化、肝肿瘤等并发症。影像学检查对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较高。
4、肝组织活检
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,可直接评估肝细胞坏死程度、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。该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等非病毒感染性肝炎的确诊至关重要,但因有创性通常作为最终确诊手段。
5、临床症状观察
典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、右上腹隐痛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黄疸、皮肤瘙痒等表现。症状观察虽不能作为确诊依据,但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,尤其对急性肝炎的早期识别具有提示作用。
日常应避免饮酒及滥用药物,注意饮食卫*,接种肝炎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。若出现持续乏力、尿色加深、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,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。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,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评估病情进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