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录片《敦煌.*而传奇》第一集讲述了西汉名将班超"投笔从戎"的故事。
这位出*史学世家的天纵英才,在年过不惑之后,才转而放下文人干的抄抄写写的活,正式开启他31年戎马*涯的武将岁月,最终完美收关,不仅实现了异域立功的宏愿,且"万里封侯"。后世由此敬称他为"满腹皆兵、浑身是胆"的"班定远"。
可以说,英雄班超是我国古代史上少有的让人感受到人*最为荡气回肠的文武全才之一。
那,班超为什么"投笔从戎"?又何以二度出使西域长达31年之久?
不妨从班超的*平说起吧。
一、班超为兄陈情
公元32年出*于扶风郡平陵县(今陕西咸阳)的班超,有着良好的书香门第背景。他的父亲是西汉有名的史学家班彪,《史记后传》65篇就出自他的手。
他的哥哥班固、妹妹班昭也是有名的史学家,《汉书》便是这兄妹俩共同完成的力作。
少有大志的班超自小就是异相,不仅*得额头如燕、颈脖如虎,典型的武将身材;还喜欢读书,且极有口才,又孝顺恭谨,乃难得的文武全才苗子。
班超幼时原本走的也是学者之路,只因父亲在东汉初年任徐县令时,因病被免。公元54年,父亲即悄然离世,家道由此中落。母亲无奈之下,只得安排班超与哥哥班固及年幼的妹妹班昭举家迁回老家*活。这时,班超已31岁。
为侍奉母亲、支持哥哥、照顾妹妹,班超便选择了就近为官府抄写文书这一文职工作,挣钱以维持家庭*计。
哥哥班固便用心争取出仕的机会,同时着手收集资料准备编撰《汉书》,以完成父亲的遗愿。
孰料?有人告发班固,说他"私修国史"。旋及班固被捕入狱,所写的书稿也被查抄。
班超立即打马赶往京都洛阳,准备直接向汉明帝刘庄上书,言明哥哥私下写书的实情。
汉明帝被班超此举惊动,当即派员核查班固入狱情况,又看了地方送来的班固所写书稿。为班固的才情及父子修史的目的感动,便赦免了班固私自修史的过失,还召他入京担任兰台令史,不久提升他为校书郎,明令他正式编修《汉史》。
班超一家便又迁回京城洛阳*活。班超后来也得到汉明帝的欣赏,不久,亦得授兰台令史职务。
由此,班超一家窘迫的*活状况得到改善。
(班昭)
二、班超"投笔从戎"
永平十六年,也就是公元73年,因北匈奴侵犯西域频繁,汉明帝令奉车都尉窦固领兵出征。
少有大志的班超见机会来了,他原本不甘于抄写文书之类的文职工作,便赶忙上书汉明帝,请求随名将窦固到边关建功立业。
汉明帝对勇气可嘉又极有辩才的班超早有好感,见他还有这般雄心志向,大为高兴,当即批准他追随窦固出击北匈奴。
就这样,41岁的班超转而"投笔从戎",开启了他铁血*涯的军旅*活。
起先,班超任军中代理司马。
在窦固大军进攻伊吾时,勇猛过人的班超奉令在蒲类海与北匈奴的一支部队交战,斩乱无数,大获全胜。班超由此一战成名,得到名将窦固的认可,旋即安排他出使西域。
目的是联络上西域属国脱离北匈奴的控制,重新归附大汉。
此项任务其实异常艰巨,且不说原本附属于大汉的西域各国善于见风使舵,彪悍的北匈奴又在西域遍布眼线,随时掌握着西域的动向。
班超此行,稍有不慎,便会命丧异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