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
“历史片,指的是历史文献片和历史故事片的合称 ,以历史上重大事件为题材的影片。
内容大多涉及政治、军事方面的斗争。
历史片创作因取材于史实,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符合历史真实,
但次要情节和细节描写允许有一定程度的艺术虚构。”
奥斯卡金像奖可以说是世界电影的殿堂,而曾夺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历史影片,更是历史与艺术最顶级的结合。好的历史影片,既与真实历史紧密结合,又通过艺术虚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瞬间,令历史以另一种*命得到延续。
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
疫情之后,相信大家都饱受许久“片荒“之苦。不如就在奥斯卡颁奖礼来临之际,和三毛仔一起重温近二十年来曾站上奥斯卡顶端,闪耀世界的8部最佳历史影片吧!
1.
为奴十二年
12 Years a Slave (2013)
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
导演: 史蒂夫·麦奎因
编剧: 约翰·里德利 / 所罗门·诺萨普
主演: 切瓦特·埃加福 / 迈克尔·法斯宾德 / 本尼迪克特·康伯巴奇 / 拜伦·巴特 / 保罗·达诺 / 更多…
类型: 剧情 / 传记 / 历史
制片国家/地区: 美国 / 英国
语言: 英语
上映日期: 2013-11-08(美国)
片长: 134分钟
剧情简介:本片根据Solomon Northup的真人真事改编。Solomon Northup本来是一个自由人,以演奏小提琴为*,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,*活其乐融融。不料他却被两个白人以为马戏团表演伴奏所骗,去了华盛顿,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黑奴。起初他被卖给了Ford先*,在庄园里当奴隶。不久又被卖给了素有“黑奴终结者”之称的Epps先*,他在种植园里日复一日地采摘棉花,也目睹了许多黑奴的悲剧。12年过去了,他始终没有放弃重回自由人的希望,直到遇到了一个思想进步的人士--木匠Bass先*。Solomon是否能结束他身为奴隶的命运?
历史背景:美国种植园奴隶制
美国种植园奴隶制是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1863年解放奴隶为止,在南部地区使用奴隶劳动、种植农作物的大农业组织形式。在殖民地时期,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贩卖和奴役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。从1686-1786年的100年间,约有25万非洲黑人被贩卖到英属北美殖民地。
黑人奴隶在北美殖民地的地位极其悲惨,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,宪法保留了奴隶制,维护了奴隶贸易。19世纪上半期,美国人民开展了广泛的反对奴隶制运动。30年代起,废奴主义在美国广为流行。19世纪40年代,一些废奴主义者开始主张采取政治斗争,成立了自由党。1861年,美国南北战争爆发。1862年,美国总统林肯发表《解放黑奴宣言》,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,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叛乱各州的战斗力,扭转了战局。
2.
逃离德黑兰
Argo (2012)
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
导演: 本·阿弗莱克
编剧: 克里斯·特里奥 / 约书亚·比尔曼 / 托尼·门德兹
主演: 本·阿弗莱克 / 布莱恩·科兰斯顿 / 凯尔·钱德勒 / 约翰·古德曼 / 克里·杜瓦尔 / 更多…
类型: 剧情 / 惊悚 / 历史
制片国家/地区: 美国
语言: 英语 / 波斯语 / *语
上映日期: 2012-08-31(特柳赖德电影节) / 2012-10-12(美国)
片长: 120分钟 / 129分钟(加长版)
剧情简介: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。1979年11月4日,伊朗的革命军攻进了美国在伊朗德黑兰的大使馆,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劫为人质。有超过50名人员被关押,但有6人逃脱,并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里。CIA高层Jack O'Donnell找到专家Tony Mendez,让他协助将那六个人带回美国。经过讨论后,CIA决定采取Tony的办法,以拍摄电影的名义,Tony到伊朗将那六个人带回。于是他作为制片人带着剧本和各种道具前往伊朗,找到了那六个人,开始了艰苦的逃离德黑兰之路……
历史背景:伊朗人质危机
伊朗人质危机是伊朗*革命后,美国大使馆被占领,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一次危机。*革命后,伊朗国内存在着强烈的“反美”、“恐美”社会情绪,在美、伊两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和推动下,1979年内双边外交关系矛盾不断升级,最终引发了伊朗人质危机。这场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,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,长达444天。这是*革命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首次外交交锋,它终结了长达25的美伊亲密关系。
3.
国王的演讲
The King's Speech (2010)
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