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肛是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并脱出*外的病症,典型表现*括*肿物脱出、出血及坠胀感。遗传因素、长期腹压增高、盆底肌松弛、外伤及慢性疾病均可诱发,治疗需结合药物、手术及*活方式调整。
1. 脱肛的典型症状
*肿物脱出是最主要表现,初期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可自行回纳,后期需手动复位,严重者咳嗽或站立即脱出。伴随黏液分泌、*潮湿瘙痒,部分患者出现便血,血色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。长期脱垂可能导致*括约肌松弛,引发大便失禁。
2. 五大致病因素解析
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者盆底支持力较弱。长期便秘、妊娠、重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因素促使直肠下移。老年人盆底肌退化、产妇产伤直接削弱支撑结构。慢性腹泻或痢疾造成黏膜反复*,痔疮或直肠息肉等局部病变加重脱垂风险。
3. 阶梯化治疗方案
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轻度患者,常用5%鱼肝油酸钠、酚甘油或葡萄糖溶液。直肠悬吊术、Delorme黏膜切除术、Altemeier经会阴切除术适用于中重度病例。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可增强盆底肌,提肛训练需持续收缩*5秒后放松。饮食增加山药、小米等健脾食材,避免辛辣*食物。
脱肛需早诊早治防止嵌顿坏死风险,Ⅱ度以上脱垂建议手术干预。术后坚持提肛锻炼,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,搬运重物时使用护腰工具。出现*剧痛或脱出物紫黑需急诊处理,日常坐浴可选用芒硝或苦参汤剂消炎消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