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孕药的使用需注意药物类型选择、用药时间、禁忌证筛查、不良反应监测及定期体检评估。主要有短效避孕药、长效避孕药、紧急避孕药、药物相互作用、特殊人群用药等注意事项。
1.短效避孕药
短效避孕药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,漏服可能导致避孕失败。常见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、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,适用于有规律性*活的女性。用药初期可能出现恶心、*胀痛等反应,通常1-3个月可自行缓解。服药期间须避免同时使用利福平、苯妥英钠等肝酶诱导剂。
2.长效避孕药
长效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,一次放置可维持3-5年避孕效果。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或闭经,需定期检查*位置及系统状态。放置后前3个月需监测是否出现下腹坠胀、异常出血等症状。有*殖道急性炎症或*畸形者禁用。
3.紧急避孕药
紧急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片应在无保护性*活后72小时内服用,越早效果越好。服药后可能出现呕吐,若2小时内呕吐需补服。该药物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式,频繁使用会导致月经紊乱。哺乳期女性用药后应暂停哺乳3天。
4.药物相互作用
避孕药与抗*素、抗癫痫药、圣约翰草提取物等联用可能降低药效,需采用额外避孕措施。长期服用避孕药者应补充维*素B族,减少血栓形成风险。吸烟者使用避孕药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*率,35岁以上吸烟女性禁用。
5.特殊人群用药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偏头痛患者使用避孕药需严格评估风险。产后6周内哺乳期妇女应选择单纯孕激素制剂。有静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者禁用雌激素类避孕药。肥胖女性使用避孕药可能增加避孕失败率,建议配合屏障避孕法。
使用避孕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、乳腺超声及肝肾功能检测,长期服药者每3-5年需更换避孕方式。若出现持续性头痛、视物模糊、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。日常可增加深色蔬菜、全谷物摄入,补充叶酸和铁剂,减少高盐高脂饮食以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。运动建议选择游泳、瑜伽等中低强度项目,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