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律不规则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,但更常见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、电解质紊乱或器质性心脏病。主要诱因*括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、心肌缺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药物副作用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。建议通过心电图、动态心电监测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。
1、遗传性心律失常
长QT综合征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,表现为心悸、晕厥等症状。确诊需基因检测,治疗可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、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,严重者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。患者直系亲属应进行筛查。
2、心肌缺血
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,可能引发室性早搏、房颤等心律失常。典型症状为活动后胸痛伴心慌,可通过冠脉CTA确诊。治疗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、阿托伐他汀钙片改善供血,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。
3、电解质紊乱
低钾血症可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异常,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甚至室颤。常见于腹泻、利尿剂使用过量等情况,血钾检测值低于3.5mmol/L需紧急补钾,可口服氯化钾缓释片,重度低钾需静脉补液治疗。
4、甲状腺功能亢进
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兴奋性,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房颤。患者伴有多汗、消瘦等症状,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FT3、FT4升高。治疗首选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,β受体阻滞剂如*片可缓解心悸症状。
5、药物因素
氨茶碱注射液、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药物过量可能诱发心律失常。临床表现为用药后突发心跳加快或不规则,需立即停药并监测心电图。严重者需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纠正心律,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。
日常应注意避免浓茶、咖啡等*性饮品,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。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,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。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、黑朦等症状,须立即就医。基因检测阳性者应告知家族成员进行遗传咨询,孕期女性需加强胎儿心脏超声监测。